[Day 15] 里程定位與地圖顯示(一)- 資料讀取

前言 第一個進行的 issue 是「里程定位與地圖顯示」,先用 VS code 來看一下這兩份 CSV(省道與國道)長什麼樣子: 我們現在的目標是,讀取 CSV 檔案,然後將其轉成我們定義好的物件類型。 Git 分支規劃 從 main 分出 develop 再從 develop 分出 feature/parse-csv 分支 於 feature/parse-csv 分支進行開發 資料結構 依據 CSV 欄位,定義我們需要的結構: struct ProvincialMileageMarker { let roadNumber: String // 公路編號 let county: String // 隸屬縣市 let wgs84Lon: Double // 坐標-E-WGS84 let wgs84Lat: Double // 坐標-N-WGS84 let township: String // 隸屬鄉鎮 let location: String // 設置位置 let content: String // 牌面內容 let condition: String // 現況 let direction: String // 牌面方向 } struct HighwayMileageMarker { let roadNumber: String // 國道編號 let county: String // 隸屬縣市 let wgs84Lon: Double // 坐標X-WGS84 let wgs84Lat: Double // 坐標Y-WGS84 let display: String // 牌面內容 let direction: String // 方向與備註 } 資料讀取與顯示 搭配 Combine,建立 RoadDataManager,實作資料背景讀取與在 Day 9 介紹過的 Combine 來自動更新畫面: ...

September 28, 2025 · 3 分鐘

[Day 14] UI/UX 規劃 (二) - App 畫面草圖

前言 今天我們來畫 App 畫面草圖,有了草圖,之後才有辦法按圖施工~ 手繪 Wireframe or AI 工具? Wireframe 一般來說,最初會從手繪草圖開始。你只需要一支筆和一張紙(或平板),可以快速畫出多種版本的設計,不滿意就立刻劃掉重來,幾乎沒有任何時間和金錢成本。 這個階段,我們完全不用考慮顏色、字體或精美的圖示。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「畫面上該放什麼元件?」、「按鈕應該在哪裡?」以及「使用者如何從 A 畫面跳到 B 畫面?」這些核心問題上。它能幫助你將腦中模糊的想法具體化,並檢查流程是否順暢。這樣的好處是,你的思考是自由的,你不會被工具的功能或好看的的 icon 分心。 手繪草圖其實就是 Wireframe (線框圖) 的一種形式。Wireframe(線框圖)是 App 的低保真度設計原型,像是 App 的骨架或藍圖。它通常由簡單的線條和方框組成,用來呈現: 內容佈局:各個區塊(如圖片、文字、列表)在畫面中的位置。 核心元件:包含哪些按鈕、輸入框、導航欄等。 資訊架構:如何組織畫面上顯示的資訊。 Wireframe 主要著重於功能,而非視覺設計,同時也確保開發者和設計師在動手前對 App 的樣貌和流程有一致的理解。 AI 工具的新可能 現在有一些 AI 工具,可以讓你用文字描述你想要的畫面,然後自動生成視覺設計稿或 Wireframe,甚至直接給你完整的 UI 設計。這類工具(如 Figma AI 等)非常適合作為初期發想的輔助,幫助你快速探索不同的設計方向。若你的 App 很簡單,或是只是想快速做個 MVP,那或許很適合直接請 AI 幫你產出畫面設計。 但不論是自己全手動繪製,或是請 AI 產出,本質上你都還是得必須先透過自己思考你的 UI 佈局,畢竟請 AI 產,你還是得給予具一定精準度的提示,否則產出結果可能不如預期。 而且,AI 產出的設計需要專業評估。你需要檢查功能完整性,是否涵蓋所有必要功能?流程是否符合使用者習慣?設計是否能實際開發實現?或是否符合你的 App 定位? 我的實際嘗試 手繪先行 先手繪基本流程,用平板快速勾勒頁面架構。 搜尋畫面:國道/省道、道路選擇、地圖。 追蹤元件:這個頁面會顯示正在被監控的地理圍欄點,且包含: 里程標資訊: 例如「台19線 89公里」。 當前狀態: 顯示該點目前是「在範圍內」還是「在範圍外」。 停止追蹤/啟用追蹤功能 AI 設計的評估與調整 接著,試著請 AI 來產一份 UI 設計,看看成果如何。 ...

September 27, 2025 · 1 分鐘

[Day 13] UI/UX 規劃 (一) - 使用者流程

前言 在我們開始繪製使用者介面之前,我們將先聚焦在使用者流程 (User Flow)。 這就好比建築師在蓋房子前,不會先煩惱沙發要買什麼顏色,而是會先畫出整棟建築的平面圖與動線規劃。使用者流程圖幫助我們釐清,使用者為了達成某個特定目標,需要依序經過哪些畫面、點擊哪些按鈕。 預先規劃好完整的流程,再針對每一個環節去設計對應的畫面,才能確保 App 的功能環環相扣,既不會做出無用的設計,也不會遺漏掉關鍵的操作步驟。 什麼是使用者流程圖? 使用者流程圖(User Flow Diagram)它描繪了使用者為達成特定目標時,從進入 App 開始到完成任務的完整路徑。流程圖聚焦在: 使用者如何在不同畫面/功能之間移動 每個操作觸發的系統反應與後續分支 各種異常或錯誤狀況下的備援流程 決策點與不同選擇導致的結果 它與 Wireframe 不同在於,流程圖專注於流程的邏輯性與連貫性,而 Wireframe 則專注於畫面的佈局與排版。 流程圖的價值 當你在規劃流程圖時,你會用使用者的角度去看待操作過程,同時會意識到過程中的可能的瑕疵或邏輯不順的地方。如果沒有事先思考就開始開發,你很可能開發到一半才發現有問題,例如「啊,使用者從這個頁面要怎麼回到上一頁?」或是「等等,如果使用者沒登入,這個按鈕按下去會發生什麼事?」 此時修改的成本可能會相當地高,最慘甚至可能導致整個功能必需重新設計。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事先進行這個過程,同時也會思考如何提升使用者體驗,確保每個使用者路徑都有清楚的起點、過程與結果,讓使用者在使用 App 時感到順暢自然。 工具 - draw.io 我通常使用 draw.io 這個工具來建立流程圖,它是免費、功能完整且支援多種匯出格式的流程圖工具。流程圖的圖示皆有代表的意義,例如: 圓角矩形(開始/結束):代表流程的起點與終點 矩形(畫面/動作):代表具體的畫面或使用者動作 菱形(決策點):代表需要判斷或選擇的節點 箭頭(流向):表示流程的方向與順序 流程圖的重點是釐清邏輯,而不是畫得漂亮。就算一開始用筆和紙在便條紙上畫草稿也完全沒問題。工具只是輔助,能幫助我們把腦中的邏輯具象化,才是最重要的。 規劃專案 App 的流程 在我們的 App 構想中,包含了地理圍欄通知、搜尋歷程等功能,但在本篇文章中,我們將以核心功能公路里程搜尋為例,從頭到尾走一遍使用者流程圖的規劃過程。掌握了這個概念,實作其他功能的流程圖時,原理都是一樣的。 範例:搜尋特定里程點 App 最基本的功能流程,這裡我就使用 draw.io 來繪製: 可以輸出成圖片: 流程從綠色的「開始」到紅色的「結束」。頁面與動作 (矩形)則代表使用者看到的畫面或執行的操作。抉擇點 (菱形)則為使用者需要做選擇,且不同的選擇會導向不同結果的地方。 開始 → 主畫面 使用者打開 App,看到地圖及上方的搜尋欄。 點擊「道路類型」→ 抉擇:國道或省道? 這是使用者的第一個岔路,根據使用者的選擇(國道/省道),系統會載入不同的道路列表。 顯示列表 → 道路選擇 + 里程輸入 使用者從列表中選定一條具體的道路(如:國道一號),並在下方的欄位輸入里程數字。 ...

September 26, 2025 · 1 分鐘

[Day 12] 使用 Azure board 進行專案管理

前言 在 Day 1 的時候有提到,在我剛進公司時,公司正好在導入 Azure DevOps 作為專案管理工具。這讓我有機會從零開始學習如何使用這個工具,並且在實際的工作中應用它,也因此體會到了專案管理工具對於軟體開發的重要性與價值。例如,它能幫助團隊更清楚地了解專案進度、分配任務、追蹤 Bug 等等。在還沒有工具之前,我們可能常常用 Excel、Trello 或甚至是口頭溝通,結果就是「欸,那個功能上次是誰說要做的?」或是「這個 Bug 修好了嗎?」之類的對話層出不窮,資訊非常分散。每一個工作項目都能被清楚地記錄與追蹤,讓整個開發流程變得更有條理;每一個工作項目都能被清楚地記錄與追蹤,讓整個開發流程變得更有條理。而原本今年鐵人賽想單純撰寫 SwiftUI App 的計畫,但想了一下,或許我可以嘗試把我使用 Azure DevOps 的經驗也融入其中,也是個不錯的結合。 什麼是 Azure Boards? Azure Boards 是一個基於網頁的服務,讓團隊可以一起規劃、追蹤和討論整個開發過程的工作,並且支援敏捷式方法。它提供了可自訂的平台來管理各種工作項目,讓團隊能夠有效協作並簡化工作流程。 如果用更白話的方式來說,Azure Boards 就像是「專案進度白板」的進化版。想像你和同事要一起做一個 App,大家會把要做的事情(像是設計畫面、寫程式、修 bug)一條一條寫在便利貼上,貼在牆上,然後每天早上一起討論誰要負責什麼、做完了沒。Azure Boards 就是把這種「便利貼牆」搬到網路上,而且還加了很多自動化和追蹤功能。 舉個實際例子,假設你們團隊要開發一個新的功能,大家可以在 Azure Boards 上建立一個「Issue」,分配給負責的人,設定截止日期,還能隨時更新進度。如果有 bug,直接開一個新的工作項目,標記為「Bug」,讓大家都知道目前有什麼問題需要解決。你可以根據專案規模選擇不同的流程(像是 Basic 或 Agile),小型團隊可以用最簡單的方式管理,大型團隊則能用更細緻的分工。 總結來說,Azure Boards 就是幫助團隊把所有待辦事項、進度、問題都集中管理,讓大家不會漏掉重要的事,也能清楚看到專案的整體進展。 依據團隊與專案的不同,Azure Boards 提供四種流程選擇: Agile:使用敏捷式規劃方法時使用,適合追蹤 User Story,並可選擇性地在面板上追蹤 Bug。 Basic:適合小型團隊或個人專案,簡化工作項目結構,讓管理更直觀。 Scrum:適合正式執行 Scrum。 CMMI:當小組遵循更正式的專案方法時選擇。 詳細可參考微軟說明。 我們公司是使用 Agile 流程,但在這個專案中,我會使用 Basic 流程來進行管理。因為這個專案的規模較小,且我主要是個人開發,所以 Basic 流程就足夠了。如果用 Agile 或 Scrum,會多出像 User Story、Feature、等這些工作項目類型,對我一個人來說反而有點太複雜了,Basic 的三層架構(Epic → Issue → Task)對我來說最直覺。如果想要進一步了解差異,可以參考微軟官方文件。 ...

September 25, 2025 · 2 分鐘

[Day 11] Geofencing — 實作地理圍欄功能

前言 在昨天的內容中,我們學會如何利用 Core Location 搭配 MapKit 即時取得並標記用戶的位置。今天,我們將實作地理圍欄(Geofencing)技術,它不僅能偵測使用者是否進入或離開特定區域,還能結合本地通知即時提醒,我們的 App 之後也會用到這個技術。 什麼是 Geofencing? Geofencing(地理圍欄)是一種以座標為中心、半徑為範疇的虛擬區域,透過 Core Location 框架自動監控使用者是否進入或離開該範圍,並能觸發事件通知,例如打卡、到站提醒、商圈推播都跟這個技術相關。 實作 介面設計 首先在 ContentView.swift 設計一個簡單的輸入區,供使用者自訂要監控的目標緯度與經度。 @State private var latitudeText: String = "" @State private var longitudeText: String = "" @State private var isMonitoring = false // 依據是否監控中,UI 隨之改變 // ... // MARK: - Geofencing 輸入介面 private var geofenceInputSection: some View { VStack(spacing: 12) { Text("設定地理圍欄") .font(.headline) HStack { TextField("緯度 (例: 25.033964)", text: $latitudeText) .keyboardType(.decimalPad) .textFieldStyle(.roundedBorder) TextField("經度 (例: 121.564468)", text: $longitudeText) .keyboardType(.decimalPad) .textFieldStyle(.roundedBorder) } HStack(spacing: 12) { Button(isMonitoring ? "正在監控中" : "建立地理圍欄") { startGeofencing() // 開始監控,待後面實作 } .disabled(isMonitoring || latitudeText.isEmpty || longitudeText.isEmpty) .buttonStyle(.borderedProminent) if isMonitoring { Button("停止監控") { stopGeofencing() // 停止監控,待後面實作 } .buttonStyle(.bordered) .foregroundColor(.red) } } if isMonitoring { Text("正在監控半徑100公尺的地理圍欄") .font(.caption) .foregroundColor(.secondary) } } .padding() .background(Color(.systemGray6)) .cornerRadius(12) } 為了讓 body 不要太肥,我們把這個輸入區域包在一個 geofenceInputSection computed property 裡,之後再只要像用變數一樣取用geofenceInputSection,直接把它放在 body 裡。 ...

September 24, 2025 · 4 分鐘